新聞中心
News


14
2021
-
01
解饞的豐都麻辣雞塊哪家是正宗_孫記麻辣雞
作者:
孫記麻辣雞
麻辣鮮香的雞塊出爐了,看著都眼饞。
如果你問豐都當?shù)厝?,哪樣小吃最解饞,多半會說是麻辣雞塊。給朋友買“扎包兒”,帶點麻辣雞塊也是不錯的。
重慶市第四批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中,豐都麻辣雞塊傳統(tǒng)制作技藝名列其中。
在豐都,不管是街頭巷尾,還是酒樓餐館,都能見到油浸浸、紅亮亮的麻辣雞塊。縣城里這么多家店鋪,誰正宗?這成了頗具爭議的話題。從歷史到口碑,都各有說法。
昨日,豐都縣相關(guān)負責人表示,下一步,將對麻辣雞塊的生產(chǎn)、銷售等加大規(guī)范力度,“抱團”發(fā)展打響“品牌效應”。
歷史可追溯到唐宋
豐都麻辣雞塊,為何也叫“鬼城麻辣雞塊”?這要從這座小城說起。豐都鬼城,舊名酆都鬼城,又稱為“幽都”,約有2000多年的歷史,以各種地府建筑和造型而著名,是國內(nèi)最大的鬼神文化人文景觀。
麻辣雞塊的來歷和傳說也與此是分不開的。豐都文化館非遺辦負責人吳春蓮說:“麻辣雞塊起源于江湖菜,確切年代無從考究,但從民間傳說又可看出一二。”從漢朝開始,豐都便在平都山(今名山)大興土木,在唐朝時修仙都觀,即今天的“天子殿”。仙都觀門前左右站立有高2米的雞腳、無常二神:白面無常爺,迎孝接善;青臉雞腳神,鎖惡拿頑。傳說雞腳神生前為一只好色的大公雞,做盡淫穢之事,死后雖有悔改之意當了無常的跟班,但民間始終憎惡唾棄,民間吃雞,將其大卸數(shù)塊,拌以麻辣大料,既可食美味,也泄了心頭之恨,同時也成就了一道地方名小吃。
“由此可推斷,麻辣雞塊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時期。”吳春蓮說,那時,麻辣雞塊是富貴官宦人家才能享用,普通百姓因其價格昂貴,加上雞肉沒有豬肉油多解饞,故少有人問津。上世紀80年代開始,老百姓才能經(jīng)常吃到這個地方名菜。
縣城有大小近百家店鋪
在豐都,麻辣雞塊幾乎家喻戶曉,會下廚的大多都能做上一盤。出門聚餐點菜、酒樓辦宴席,麻辣雞塊也是必點主菜,也是涼菜的“頭菜”。
37歲的曲振華是土生土長的豐都人,不僅自己喜歡吃麻辣雞塊,做過導游的他,還常常帶著外地客人去品嘗。“上世紀九十年代初,一說起胡老太婆麻辣雞塊、孫記麻辣雞塊,居民都知道。”
記者了解到,豐都縣銷售麻辣雞塊的店鋪,約有大大小小近百家。大型的麻辣雞塊生產(chǎn)企業(yè),主要有孫記麻辣雞塊、富利麻辣雞塊等;而小型的更是數(shù)不勝數(shù),除了酒樓、餐館,在農(nóng)貿(mào)市場、街頭巷尾,也能看到支著小攤、擺著盆盆賣的。在著名景點名山附近,賣麻辣雞塊的也很多。
煮雞要放很多作料
切片也有講究
作料是精髓
誰正宗?很難說清
昨日,在孫記麻辣雞塊的一家店鋪里,店員正在為客人切雞、拌作料,客人則耐心等著。“到豐都來辦事,就來買點麻辣雞塊解饞,也給家里人帶點回去。”忠縣人方丁丁買了一大袋。
孫記麻辣雞塊是豐都縣麻辣兄弟食品公司旗下公司,董事長范淑英介紹,目前孫記麻辣雞塊除在本市的石柱、涪陵等地開店,云南、貴州、四川也有連鎖店,已有近60家。這個月,孫記麻辣雞塊還將開進主城,年內(nèi)陸續(xù)在渝北、江北、沙坪壩開店。富利麻辣雞塊也有擴張的計劃。豐都富利實業(yè)公司董事長隆進波說,現(xiàn)在主城有3家店,豐都有5家店,而年內(nèi)計劃開30家加連鎖店,5年要開到150家。
建廠、建基地、開連鎖店,各個企業(yè)都有計劃。歷史,制作技藝都是祖上傳下來的,誰正宗,卻很難說清。孫記麻辣雞塊曾經(jīng)獲得“中國名小吃”;富利麻辣雞塊獲得過“中國名菜”;而很多當?shù)鼐用?,也對胡老太婆麻辣雞塊念念不忘。
抱團發(fā)展才能打響品牌
“誰正宗,主要看兩方面:一是權(quán)威機構(gòu)的認可;二是老百姓的口碑。而且,不能只看表面,要看生產(chǎn)、加工等環(huán)節(jié)。”隆進波說,“麻辣雞塊制作技藝入選市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,對于我們來說是利好消息。豐都麻辣雞塊,不是靠哪一家就可以做大的,只有把市場規(guī)范了,大家‘抱團’發(fā)展才能打響這個品牌。”
“選擇非遺代表性傳承人,主要是歷史要足夠久、能追溯三代以上的傳人、老百姓的口碑好等幾個方面。”吳春蓮說,現(xiàn)在豐都麻辣雞塊的發(fā)展也有困惑:一是發(fā)展良莠不齊,比如雞肉必須是土雞或土雜雞,但有的以次充好,影響了品質(zhì);二是衛(wèi)生等難監(jiān)管,特別是一些小攤,很難規(guī)范;三是成為非遺后如何打響品牌,現(xiàn)在主要是現(xiàn)做現(xiàn)賣,還沒有成為休閑食品、進入超市等。吳春蓮也認為,只有市場規(guī)范了,“抱團”發(fā)展了,才能讓豐都麻辣雞塊走得更遠。
絕技
4斤重的土刀切雞
連骨帶肉片下來
今年38歲的三峽移民范淑英,是豐都縣麻辣兄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,也是縣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傳承人。她從1993年就開始學做麻辣雞塊,那時還不到18歲。
現(xiàn)在,范淑英和丈夫?qū)O華明管理著這個企業(yè)。而早在20多年前,兩人還只是端著搪瓷盆,在豐都名山景區(qū)叫賣。
范淑英介紹,孫家賣麻辣雞塊的歷史悠久,祖上孫德旺是豐都縣八角莊(現(xiàn)豐都十直孫家壩)人,原來做糧油生意,后來改賣麻辣雞塊。
“那時在景區(qū)賣麻辣雞塊很辛苦,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了。”范淑英說,每天六點之前就起床,將雞煮好,冷卻后要切片,然后拌作料,做完這些,兩人8點多就挑著擔子到景區(qū)外叫賣。“生意好的時候,一天要賣五六十只雞。一般到11點就賣完了,游客很喜歡。”到了下午,范淑英和丈夫則會到北門菜市場去選雞,為第二天作準備。“選擇3斤左右的雞,太大肉質(zhì)就老了,太小又會太嫩。”
切豐都麻辣雞塊也是有講究的,不只砍,而是片,要連骨帶肉片下來。切肉的刀都是“土刀”,刀要快,落刀時要利落,這讓雞塊不容易有骨渣和肉渣,熟練的師傅少有在同一處下第二刀的。雞要斜著切,一來容易使調(diào)料入味,二來裝盤時也好看。
范淑英介紹,“土刀”是專門找鐵匠鋪定做的,每兩天磨一次,每把刀用兩年左右。“每把刀都接近4斤重,店員切雞是技術(shù)活,也是體力活。”
作料是麻辣雞塊的精髓所在。作料水就有八角、桂皮等30多種材料,花椒、辣椒也很有考究,比如辣椒要辣味夠、香味足、籽籽少、顏色艷,這樣才又香又好吃。
起源
源于江湖菜“水八塊”
豐都麻辣雞塊受江湖菜“水八塊”的影響。豐都民間習俗是每逢臘月必殺“年豬”,有人在無意之間,將水八塊作料與雞肉拌在一起,雞本身的鮮香與辣椒、花椒等混在一起,特別美味,于是便逐漸流傳開來。
工藝流程有6項 你可以學著做
選雞:精選上等散養(yǎng)土雞,一年生左右,2-3斤,宰殺后去毛、消毒、漂洗,瀝干備用。
煮雞:在清水中加入食鹽、黃酒浸泡三小時,然后在鐵鍋內(nèi)加水,放入老姜、花椒、桂皮、八角、食鹽等燒沸后將雞放進同煮,一刻鐘后起鍋瀝干放涼,待涼透后,將雞宰塊切片裝盤。
油辣子:用鐵鍋將辣椒用小火翻炒至酥香起鍋攤涼,等冷卻后搗成粗辣椒面裝入盆中。鐵鍋猛火燒熱,倒入菜油煉至八成熟,澆在辣椒面上不停攪拌,和勻后冷卻二十分鐘,再加入香油及核桃、花生、芝麻細粉即可。
紅油:將磨得極細的辣椒粉裝在容器中,用鍋將菜油燒至八成熟,再冷卻十分鐘,然后澆在辣椒面上,拌勻后冷卻二十分鐘加入適量香油備用。
湯鹵:將煮雞原湯加入老姜、砂仁、白冠、桂皮、丁香、草果、花椒、茴香等微火熬制二小時,形成香味濃郁的湯鹵水。
拌料:將油辣子、紅油、湯鹵水混合,加入食鹽、白糖等攪拌均勻,澆在已裝好盤的雞塊上,即可食用。
麻辣,雞塊,豐都,作料,辣椒,發(fā)展,也是,冷卻,歷史
上一條
下一條
上一條
下一條
最新動態(tài)
感謝您訪問孫記麻辣雞官方網(wǎng)站,如有合作意向或建議,請通過以下方式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會盡快給予回復,謝謝!